聲音藝術概論與賞析(年表)

(自製表)

■■■■■■
1.Late 19th-Early 20th

  • Thomas Edison 湯瑪斯·愛迪生【美】留聲機之父
  • Luigi Russolo 盧梭羅【義大利】義大利噪音一哥/未來主義運動之畫家。
  • 達達:Hugo Ball 雨果·鮑爾【德】達達主義藝術家
  • 達達:Kurt Schwitters 史維塔斯【德】拼貼藝術家/長篇聲音詩
  • Léon Theremin 李昂·特雷門【俄羅斯】物理學家/最早之一電子樂器發明者 Theremin(與發明者同名)
  • Walter Ruttmann 沃爾特·魯特曼【德】聲音電影
    2.1940s-1950s
  • Edgard Varèse 埃德加·瓦雷兹【法裔美籍】電子音樂之父
  • Pierre Schaeffer皮埃爾·謝佛爾 【法】提出具象音樂
  • John Cage 約翰凱吉【美】超越音樂的觀念藝術/蘑菇專家
  • Iannis Xenakis 伊阿尼斯·澤納基斯【法籍希臘】具象音樂延伸/各種數學概念和理論引入音樂
  • Karlheinz Stockhausen 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德】德國作曲家/歐陸代表/少數成功進入大眾視野中的前衛作曲家
    3.After1950s
  • Alvin Lucier 阿爾文·路希爾【美】美國實驗音樂/聲音裝置作曲家/不可預測音景
  • Bernhard Leitner 伯恩哈德·萊特納【奧地利】聲音建築
  • Harry Bertoia 哈里·貝爾托亞【義大利美籍】現代家具設計師/聲音雕塑藝術家
  • Nicolas Collins【美】手工電子音樂之父

    ■■■■■■
    1.Late 19th-Early 20th
    ✭Thomas Edison 湯瑪斯·愛迪生【美國】(1847-1931) 留聲機之父

    ✭Luigi Russolo 盧梭羅【義大利畫家】-Risveglio di una Città

    ✭達達:1916_Hugo Ball 雨果·鮑爾:【Karawane】
    1916年Hugo Ball在伏爾泰酒館現場表演聲音詩:【Karawane】。他試圖通過創作一種由不可辨識的文字寫就的詩歌來去無限接近“文字的本真”。在表演這首詩時,他身著由簡陋的日常用品做成的服裝,以不規則的節奏和韻律念出一串字符。

    ✭達達:1932_Kurt Schwitters 史維塔斯(德國拼貼藝術家):【Ursonate】
    德國達達藝術家Kurt Schwitters在1932完成了長篇聲音詩〈原始奏鳴曲〉(Ursonate),分為四大樂章、全長超過半個鐘頭的作品中,作家鼓動喉舌、發掘出一張嘴巴能朗誦出的各種聲響可能。(文:謝仲其/聲音藝術家)

    ✭Léon Theremin 李昂·特雷門【俄羅斯】
    俄羅斯物理學家,最早之一電子樂器發明者 Theremin(與發明者同名),主要貢獻:把電流頻率變成聲音/音樂,RFID(無線射頻辨識)的前身。

    ✭1930_Walter Ruttmann 沃爾特·魯特曼(德國抽象實驗電影製作人):【Wochenende】周末
    1927年拍攝經典前衛紀實電影《柏林:城市交響曲》(Berlin: Die Sinfonie der Großstadt)的導演Walter Ruttmann,緊接著在1930年創作了「聲音電影」《周末》(Wochenende)。這部作品並不仰賴旁白敘事,我們可以聽到鋸木頭、打鐵做工、教堂鐘聲、車聲、廣播等日常聲響,藉由來回的切換創造出聲音的脈絡。 沒有影像,卻利用紀實的聲響錄音建構出一部純粹用聽的電影。不過,所有的聲響都是一段錄音播完接著另一段,尚不能做到後來磁帶音樂的多重交疊,也更接近電影影像的蒙太奇表現。(文:謝仲其/聲音藝術家)

    ■■■■■■
    2.1940s-1950s
    ✭Pierre Schaeffer皮埃爾·謝佛爾 【法國】(1910-1995)
    《鐵路上的練習曲Etude aux Chemins de Fer》
    為他公演的第一部具象音樂作品,將來源各異的錄音——無論來自廣播公司聲音資料庫抑或自行錄製的聲音片段,以創造性的後期製作技術,調變出傳統樂器所不可能表現的音樂。強調聲音的抽象造形性,其方法與造型藝術的幾何構成、拼貼手法若合。(網路)

    ✭John Cage talks about silence約翰·凱吉1991於紐約談論寂靜
    當我談論到『音樂』,對我來說,正如人在談論他們的感受與這些關係的觀念(想法),當我聽到馬路上的車水馬龍(紐約第六大道),我的感受是聲音正在起作用(sound is acting),我不需要這些聲音來與我對話。在Time和Space之間我們沒有看到太大的不同,因為我們不知道從何處開始何處結束,所以大部分時候,我們思考藝術是即時(being in time)以及藝術在空間裡(being in space),舉例來說,馬塞爾·杜象(Marcel Duchamp)認為音樂不只是時間藝術更是空間藝術,他的作品:“Sculpture Musicale 雕塑演奏會” (不同聲音來自不同地方,持續地發聲創造出聲音的雕塑),讓人去體會耳聽之外的內心聽覺(inner listening)以及聲音含有的意義。

    當我談論音樂時,人會覺得我說聲音沒有含任何意義,我喜愛聲音之所以聲音,是聲音不需要更多延伸的意義,例如是心理學的,或是一個此刻存在(at present),或一個在戀愛裡的聲音(笑),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Immanuel Kant)說有2種東西不需要有意義,一個是音樂,另一個是笑聲,因為他們已經給予我們夠深的樂趣。當談到聲音的經驗,我更喜歡說是寂靜經驗,寂靜遍佈世界各地,當你聽貝多芬或莫札特每次都一樣,但聽交通總是不同。(在這裡我的解讀是,音樂的結構是有其語言/樂譜,所以每次演奏都是固定,但路上的交通聲音是次次不同,約翰·凱吉把自然之聲定義為隨機音樂)
    補充:白南準學習古典音樂出身:出身韓國首爾,韓戰搬到日本東京,讀東京大學,畢業後去德國的慕尼黑大學攻讀音樂史,遇到精神導師John Cage,而作品《4′33″》讓白南準對東方文化的本質產生新的體悟:『拋棄西方傳統音樂的膜拜,重新認識自己的優勢和方向,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經典名言:「藝術只是場騙局。你只要去做沒有人做過的事。(Art is just Fraud. You just have to do something nobody else has done before)。」(你只能走出自己的路/錯位行銷,或改寫遊戲規則)

    ✭Iannis Xenakis 伊阿尼斯·澤納基斯【法籍希臘】(1922-2001)
    以先鋒派作曲家知名,他的音樂創作受到偶然音樂和電子音樂等現代音樂理念影響,但大部分作品仍由傳統樂器演出。他創作的特點是把各種數學概念和理論引入音樂,但在音樂表達上也注重與希臘文化傳統的聯繫。(Wikipedia)

    ✭Karlheinz Stockhausen 卡爾海因茲·史托克豪森【德國】(1928-2007)
    他因在電子音樂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將受控的偶然性引入到序列主義音樂創作中以及音樂的空間化而聞名。(Wikipedia)
    經典作品:《少年之歌》(Gesang der Jünglinge)是用頻率去干擾/調變(Gesang der Jünglinge)

    ■■■■■■
    3.After1950s
    ✭Alvin Lucier 阿爾文·路希爾【美國】(1931-2021)

    經典1:我正坐在一間房中 ( I Am Sitting In A Room, 1969)
    經典2:表演者的音樂獨奏 ( Music For Solo Performer, 1965)
    「我正坐在一間房中,跟你所在的不同,是另一個房間。我錄下我講話的聲音,然後把這些錄音播放出來,在房裡重複錄與播的過程,直到共振的頻率不斷增強,蓋過原來的話語,除了也許是講話節奏之外全都辨識不清。最後你能聽到的,是藉由我的語言而產出的空間自然共鳴。與其說是物理實況的示範,我認為這是自己說話中所有不平順的表現,逐漸為慢慢抹平。」
    (https://www.digiarts.org.tw/DigiArts/DataBasePage/4_155257632226005/Chi)

    ✭Bernhard Leitner 伯恩哈德·萊特納【奧地利】(1938-)
    主要創作就是建構虛擬的聲音空間,他的聲音裝置《聲音一空間.柏林技術大學》(Tom-Raul TU-Berlin, 1984)巧妙運用建築空間的形式,將聲音事件與建築結構系統結合成新的聲音空間。萊特納2003年的作品《頭景》(Headscapes)是一件有別於萊特納處理建築空間的作品,《頭景》是一張16首聲音作品的CD,聽眾透過立體聲耳機,聆聽聲音來建構腦內的聲音事件,而非外在的聲音空間,就如CD內頁最後一行文字:「無處不在的世界就是內在。」(The Nowhere will be the world as the inside.)

    ✭Harry Bertoia 哈里·貝爾托亞【義大利】(1915-1978)
    現代家具設計師/聲音雕塑藝術家

    ✭Nicolas Collins 手工電子音樂之父
    擅長領域為自製樂器作為電子音樂演出,其著作「Handmade Electronic Music – The Art of Hardware Hacking」影響了全球新興電子音樂。90年代他旅居歐洲,並曾擔任阿姆斯特丹STEIM藝術總監,致力研究發明電子音樂裝置,同時也擔任DAAD駐柏林作曲家。1999年起,任教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聲音學系,並擔任Leonardo Music Journal總編輯。

    ■■■■■■
    4.補充
    ✭Bill Fontana【美國】(1947-)舊金山灣區藝術家/震動系/聲音雕塑
    是一位美國作曲家和媒體藝術家,因其在聲音方面的開創性實驗而享譽國際。自 70 年代初以來,Fontana 就將聲音作為一種雕塑媒介來與我們互動並改變我們對視覺和建築空間的看法。我的聲音雕塑使用人類和/或自然環境作為音樂信息的活生生的來源。我假設在任何特定時刻都會聽到一些有意義的東西,並且音樂,就連貫的聲音模式而言,是一個不斷進行的過程。我的方法是創建同時收聽點的網絡,將實時聲學數據中繼到公共收聽區(雕塑現場)。自 1976 年以來,我將這些作品稱為聲音雕塑。

    2009 林茲電子藝術獎_金尼卡獎(Golden Nicas)「Speeds of Time – Versions 1 and 2」

    https://archive.aec.at/prix/showmode/15674/
    “時間的速度”是對倫敦大笨鐘(最著名的聲學圖標和時間象徵)的音樂解構。即時傳感器和麥克風安裝在發條上和大笨鐘的鈴附近,以產生空間聲學組合,該作品被放置在新宮殿圍場(New Palace Yard)的一個歷史柱廊中,就在鐘聲的正下方和聽不到的地方。在這個環境中,該作品存在與自然聲音的鐘聲相互作用,創造了一個多維度的聲學區域。此作品安裝在西敏市(Westminster),對聲音雕塑進行了長達 12 小時的多軌錄音,從而可以完全再現這件藝術品的即時感,這可以實現為八聲道聲音裝置。這錄音完全精確到即時,如果開始於 10 點前的 5 秒,它將忠實地保持時間。

    ✭Max Neuhaus 馬克斯.諾伊豪斯(美國)
    在1967年,美國藝術家馬克斯.諾伊豪斯(Max Neuhaus)以一件作品《駛入音樂》(Drive in Music)顛覆了傳統創作的思維,開創了一個新的觀念,他在紐約水牛城的公園大道,沿著車道的半英里長放置了一系列無線電發射器,每個發射器有不同的特定廣播頻率,當聽眾沿著道路行使,調整到特定廣播頻率,就會接收到不同位置發射器的音源,當移動時,聲音就會交錯混合重疊到不同的發射器的音源,有趣的是:不同行駛速度、對應位置和行跡軌跡,改變了聆聽的結果。諾伊豪斯將聽眾汽車行駛的路程時間轉換成空間,隨著時間流逝和空間的位移,聽到的音樂也隨之改變,在音樂史上他是第一次以音樂不以「時間」做為音樂形式的創作,而以「空間」做為音樂發展主軸的創作。「不同音源」、「駕駛人行駛不同路線」和「行駛過程中環境對收音的影響」,構成諾伊豪斯作品裡的三大元素。聲音空間創作的考量點與音樂創作有很大的不同,音樂創作比較考慮如何將重要的音樂元素編排在音樂的時間軸,聽眾依著時間的前進聆聽欣賞完整的音樂作品。

    ✭Hans w. koch
    在德國、奧地利享譽榮耀藝術家的名銜;2007年任教於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藝術講座教授,並組成實驗聲音與實踐教學實驗室,《the benchmark consort 》在 2008年榮獲林茲電子藝術獎(The benchmark consort at ars electronica, Linz)。他的音樂創作風格,除了具有開放性、創意性的特色外,他近年作品往往是跨領域的合奏,所創造的樂器,亦結合了電腦與數位多媒體的應用。他自製樂器的零件通常是日常生活隨手可得的,如家用電子產品、吹風機、金屬絲、舊電腦等,皆可和傳統樂器結合在一起。

    這件作品得到2008年傑出獎(Awards of Distinction)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the benchmark consort 表演,是播放未放大的無限數量的筆記型電腦,由志願者參與者和獨奏家組成的筆記型電腦管弦樂隊,每個參與者的筆記型電腦上都安裝了相同軟體more&more,此程式當掉之後會讓筆記型電腦發出聲音,新視窗以隨機的位置和顏色創建,每個視窗代表一個簡單的 fm-synthesizer。一段時間後,筆記型電腦開始出現窒息/當機、出現失真的聲音,視窗建立失敗。(more&more 是類似電腦病毒的自體生成程式
    一個自我複製程序,在盡可能多的電腦上同時啟動。該程式會以隔固定時間開啟代表合成引擎的新視窗。一段時間後,每台電腦都必須處理同步圖形和聲音,不久之後,每台電腦都出現故障,但不同的是,直到最後這些電腦計算數百個合成聲音和圖形視窗的負載下,幾乎無聲無息地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