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瑞聆聽清單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FLQ0DM3mSTp6nECE1u4jn0tQ
_Music For Living Sound (1998)
作者:Yann Tomita(Yann Tomita是居住在東京的日本音樂家,作曲家,唱片製作人,作家和鋼鼓演奏家。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日本,他開創了各種音樂類型,包括嘻哈,配樂,酸性爵士,異國情調和電子音樂。他是日本首位專業鋼鼓演奏家,首位日本嘻哈製作人,也是他創立的音頻科學實驗室唱片公司的總裁。文取自網路
_Psychophysicist (Adi Newton, Andrew McKenzie) (1996) 心理物理學家
https://sonic-boom.com/clockdva/psychophysicist.pr.html
電子音樂領域的兩大巨頭 Adi Newton(Clock Dva,TAGC)和 Andrew McKenzie(The Hafler Trio)野心的合作成果。整張專輯在斯德哥爾摩製作。
心理物理學或稱精神物理學(英語:Psychophysics)是心理學中研究物理刺激和感官認知之間的關係的學科,「以科學方法研究刺激與感覺之間的關係」。”the medical transplanting of harmonic frequencies into the human structure” (將諧波頻率的醫學移植進入人體),目標是創建可用於這些目的的錄音。這就是心理物理學的真正目的,即獲得身體和精神。目的在刺激和幫助意識的擴展和生理緊張的放鬆。文取自網路
_Dreamies (Usa,1974) – Auralgraphic Entertainment 夢想家-聽覺圖譜 娛樂
類型:迷幻搖滾(迷幻搖滾是一種搖滾音樂風格,受迷幻文化的啟發或影響,並試圖複製和增強迷幻藥物改變思維的體驗。)
迷幻搖滾(英語:Psychedelic rock)是一種搖滾樂流派,其源自迷幻文化及使用迷幻藥而產生的思維驟變[1]。迷幻搖滾湧現於1960年代的英美,與車庫搖滾及民謠搖滾樂團屬同一時期。迷幻搖滾介於早期以藍調為基礎的搖滾音樂,至前衛搖滾、藝術搖滾、實驗搖滾、硬搖滾,甚至重金屬間的過渡時期。迷幻搖滾同時並融入了非西方的音樂元素,如印度音樂的拉加(ragas)與西塔爾琴(sitars)。
✭實驗、噪音音樂該怎麼聽?不存在「播放清單」,只有對你來說迷人的聲音和細節:專訪聲音藝術家王福瑞 About experimental sound, there’s no playlist: Interview with sound artist Wang Fujui.
https://theartpressasia.com/2020/12/02/about-experimental-sound-theres-no-playlist-interview-with-sound-artist-wang-fujui/
✭聽音樂的時候,不同聲音頻率在發揮甚麼作用?
https://www.spill.hk/audiovisual/different-frequency-response-to-human-ears/
✭猶太裔美國音樂家Raymond Scott《給小孩聆聽的電子音樂》
✭HELLO,BRAIN
台灣和法國合製的科學影片《生命旅程-Hello Brain!》第二集聆聽紀曉君歌曲MRI片段
音樂觸動人的『靈魂』的位置在哪裡?藉由MRI顯影可觀察出大致位置。
✭Netflix 紀錄片《天外知音》(John Was Trying to Contact Aliens)
✭耳錯覺
『McGurk effect麥格克效應』聽覺會過多的受到視覺的影響,從而產生誤聽的現象。
『tritone paradox全音悖論』音調中同時有較高和較低頻率就會產生,不過我們的大腦會有自己要聽什麼的偏好。
『Shepard tone 謝潑德』呈現一個由正弦波所疊加而成的八度音。把這個八度音中,低的那個音高隨時間抬高,直到高八度所組成一個音階,稱為Shepard音階。不論Shepard音階上升或下降,只要它一再反覆播放,受測者常能聽到音階似無止盡的上升或下降。
✭書《好聲音的科學》
好聲音的科學:領袖、歌手、演員、律師,為什麼他們的聲音能感動人心?
原文作者: Jean Abitbol,作者為一名耳鼻喉外科醫生/語音矯正師。
✓初次的聲音:觸覺>聽覺>視覺。
母親與胎兒的共同連結,鏡像神經元的譜寫胎兒聽覺:母親的心跳為三拍子固定節奏,傳遞胎兒安全與保護的聲音,另外還有血液流動聲、腸胃蠕動聲音,刺激聽覺成長,低音比高音更清楚(孕期聽覺24-28週/視覺33週)。五歲後才開始學習外國語言,會加上母語節奏,留下口音。
✓每種發聲都有其力量,笑聲/哭聲/唱歌:聲音有波長及聲譜,像光穿越稜鏡,穿越了情緒這面稜鏡。
✓聆聽外界聲音與默想時內在聲音,使用同一組神經元。
✭有關『絕對音準』,理論上每個人都應該有『絕對音準』的心智能力
為了聽見聲音我們必須分析辨別所有聲音組成的不同頻率。以生理學角度來說,大腦必須能分辨440hertz的音符,如同視覺上我們能分辨660hertz的光線一樣,然而大部分人做不到。
書中的解釋為:大腦通常會忽略單一音符的個體資訊,偏向重視所有不同音符組合起來的結果,以及音符彼此之間的關係……(簡單來說就是選擇性的注意力資源理論)
反之,Savant syndrome(學者症候群)中有絕對音準的人,是能取得未經處理的大量原始資訊。類似狀況也出現在自閉患者注視日光燈管,正常人看到的日光燈管是連續不間斷光,然而自閉症大腦重視具體細節,反而專注在每秒120次閃爍上。(我知道大家開始沒耐心了,以下省略)
好,重點來了
。
如果下次有人質疑你說為何沒有某些能力,可以有個藉口說:理論上我的心智能力有達到,但腦內資源有限,我得發揮在更重要的事物上(誤)
How to Correctly Set the Audio Input Level
如何正確設定錄音音量
*Input=gain (how sensitive your audio recorder is to the sound source)
*Incoming level between -9 and -12 db分貝
*Headroom=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oudest peak and 0 db
Unlocked解鎖 a sound story for unsound festival不健全節
因為疫情,Chris Watson 轉向在自宅後院錄製聲音,他認為疫情之下的環境中都市交通噪音停止了,卻也帶來了環境中音景的變化,有些被忽略的聲音因而浮出,例如疫情下人聽到更響亮的鳥鳴聲,可能是雄鳥間開始聽到彼此競爭的結果。疫情與聲音的變動關係是有趣的。
先聆聽並找到一個可靠音源的錄音點(觀察鳥來回同樣地方的次數,判斷此點是否適合為收音點),接下來同樣地點要使用不同的麥克風示範。
1.ORTF收音法
立體聲陣列/相距17cm並以110度角互相傾斜的心型麥克風:ORTF(ORTF收音技術是法國廣播電視公司(ORTF,Office Radiodiffusion-Television Francaise)在1960年發展出的收音技術,這個技術使用兩支心形指向性的麥克風,以大約17公分的距離隔開擺設,相互以110度的角度展開並面向音源)
2.槍型Shotgun
3.對應黑鳥的solo:Mid-Side Stereo(簡稱M-S stereo)立體聲合差法,影片中為槍型麥克風(上)/心型麥克風(下)
4.海鳥在岩石懸崖:使用雙中間排麥克鳳具有3個頻道可以錄製360水平的音景,可以decode/解碼成立體聲,以及在後製上選擇寬度,對應這種具有各種角度(要廣/要集中)的環境是最好的設備。
補充:
中/側麥克風錄音幾乎不是一個新概念。它由 EMI 工程師 Alan Blumlein 設計,他是立體聲和環繞聲的早期先驅。 Blumlein 於 1933 年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專利,並將其用於一些最早的立體聲錄音。當大多數人想到立體聲錄音時,首先想到的是一對麥克風,以 XY 模式排列。當然這是有道理的,因為這是最接近複製真人耳朵的方法。但是,雖然 XY 麥克風錄音是最明顯的方法,但它並不是唯一的用法。 Mid/Side (M/S) 錄音技術更為複雜,但與標準拾音相比。XY 麥克風技術的主要弱點是你會被錄製的內容以及它的立體聲圖像卡住。在某些情況下,將這些軌道折疊為單聲道可能會導致某些相位取消。與其他麥克風錄音技術相比,M/S 技術可讓您更好地控制立體聲傳播的寬度,並允許您在錄音完成後隨時進行調整。
雖然 XY 錄音需要一對匹配的麥克風來創建一致的圖像,但 M/S 錄音通常使用兩個完全不同的麥克風,或者使用設置為不同拾音模式的類似麥克風。“中”麥克風設置為面向聲源的中心。通常,這種麥克風將是心形或超心形模式(儘管該技術的一些變體使用全向或 8 形模式)。 “側面”麥克風必須是 8 字形。該麥克風與聲源成 90 度偏軸。兩個麥克風膠囊應盡可能靠近放置,通常一個在另一個之上。在最基本的情況下,M/S 錄音技術實際上並沒有那麼複雜。這個概念是 Mid 麥克風充當中央通道,而 Side 麥克風的通道通過添加或減少來自任一側的信息來創造氛圍和方向性。
Side mic 的 8 字形圖案與聲源成 90 度角,可拾取來自聲場兩側的環境聲和混響聲。由於它是 8 字形圖案,因此兩側的相位相差 180 度。換句話說,麥克風隔膜一側的正電荷會在另一側產生相等的負電荷。麥克風的前部代表加 (+) 側,通常指向聲場的左側,而後部或負 (-) 側則指向右側。
(https://www.uaudio.com/blog/mid-side-mic-recor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