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mping speaker 跳動喇叭

Nicolas Collins 尼古拉斯·科林斯
Nicolas Collins 尼古拉斯·科林斯擅長領域為自製樂器作為電子音樂演出,其著作「Handmade Electronic Music – The Art of Hardware Hacking」影響了全球新興電子音樂。他經常至世界各國舉辦講座與巡迴演出,而每到一個地方,他就會去找尋不同的廢棄工具,自己動手加工製作成電子樂演奏之工具。他出身於紐約,就讀衛斯理大學時,師事美國作曲家Alvin Lucier,主修作曲的他曾與美國鋼琴家David Tudor及世界眾多知名音樂家共同合作。90年代他旅居歐洲,並曾擔任阿姆斯特丹STEIM藝術總監,致力研究發明電子音樂裝置,同時也擔任DAAD駐柏林作曲家。1999年起任教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聲音學系,並擔任Leonardo Music Journal總編輯。而他也曾經於2012年到訪台灣,由王福瑞邀請,北藝大藝術與科技中心主辦,舉辦「自製電子音樂」講座與工作坊演出。(文取自:http://arts.video.tnua.edu.tw/media/show/id/3917/view/s)

In/Out
Hack of the Month Club — Project #2: In/Out (Electromagnetism Explained)

麥克風與喇叭的相互關係

Jumping speaker 跳動喇叭
Handmade Electronic Music 一書中,裡面有提到一個喇叭的通電原理簡易呈現的例子:『Jumping speaker 跳動喇叭』,只需要一個9V電池、鱷魚夾頭電線,加上一些導電材料,就可以demo出來一個跳動喇叭。除了視覺上可以看到喇叭震動膜上下,同時也看到膜上的材料跳動(鋁罐拉環也因為導電迴圈而跳動)。

—————————-
實際操作應用
2020年,害喜影音綜藝公司邀請我參與一藝術合作案,成果露出在新北市美術館官網,主題名為『新北市立美術館藝術STEAM教案開發』,此案簡單來說共邀請15位藝術家(其中一位是我),以藝術家的視角來設計一份STEAM教案,並與美術老師合作在教育現場施行,此計劃目的希望讓更多現場教學的老師,可以利用這15份不同的教案於教學現場教授,也有點像是藝術家設計的工作坊點子套組,讓老師們可以輕鬆使用。

合作模式是以工作坊方式執行,我與新北市中山國小的美術科的劉美玲老師一起設計和發想,討論中美玲老師提到,大部分國小生並不常見/不熟悉單體喇叭,而聲音對中年級屬於較抽象的概念,她建議要有視覺效果的例子學生會比較容易體會,幾回討論後我便提出書中這個『跳動喇叭』為引子,慢慢接引到主軸的聲畫小樂器。

我多年來工作坊第一次有另外的老師參與討論,分享不同專業的想法(回想起很多年前我於國小代課遇到的老師屬於偏古典派..嗯嗯你懂我的意思),而美玲老師不同,她很有熱忱對教學也超級熱情,我記得第一次去拜訪她,她所在的美術教室竟然沒有冷氣,而那時間點還是在熱浪未離開的9月中,她犧牲午休時間帶領學生印T-shirt,同時間還一邊和我討論此案,我的汗跟著教室電風扇吹出的熱風與學生體溫一同鎖在教室裡,不斷循環扼殺體力和精力,但她對學生的態度就如教室裡的熱氣,還是活力十足,這點令我印象深刻。以前的我與立賢基金會的偏鄉教育計畫,都是我是一個人設計和教授整堂課。兒童的工作坊需要同時要進行秩序管理和注意力吸引(其實就是講笑話啦),不過美玲老師拍胸脯微笑跟我說:『不要擔心秩序,我會幫你掌控!』,真的正式登場的時候,我幾乎全心力放在內容講解,順利完成整個工作坊。

這個案子我得到經驗如下:
1.重溫教案怎麼寫(畢業後就差點還給老師了)
2.藝術家和教師有時候對怎麼呈現的觀點不同,團隊要怎麼合作(進退)才有最大效率
3.成果展現時還是會遇到問:『怎麼發出是噪音?』的問題,要怎麼傳達『聲音藝術的多樣化』觀念

關於2.3點,其實很值得當作延伸題,有時間再出文字紀錄吧。
下面把一些資訊收集起來:

新北市立美術館藝術STEAM教案開發介紹:

『跳動喇叭』操作影片(現場也是這樣操作給同學們看):

跳動教材包圖片:

中山國小/翻轉實驗音樂教案下載(內有教案、學習單、補充資料):
https://www.ntmoa.tw/project_item/%e4%b8%ad%e5%b1%b1%e5%9c%8b%e5%b0%8f/

成果專輯節錄:

PDF下載翻轉藝術實驗_compr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