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emin 特雷門/ ONDES MARTENOT 馬特諾

Theremin 特雷門/特雷明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remin
Theremin使用手勢控制『聲音頻率的高低叫做音調(pitch)』和『音量(volume)』,電子訊號經由喇叭播放出來。早期多用於配樂恐怖電影,也用於音樂會(實驗音樂)與20.21世紀新音樂。為最早之一的電子樂器。(Wikipedia)

紀錄片:Theremin: An Electronic Odyssey 特雷門:《電子奧德賽》是史蒂文·M·馬丁(Steven M. Martin)執導的一部1993年的紀錄片,講述了李昂·特雷門生平及其發明,包含他囚禁在蘇聯的機構(古拉格機構是1918年至1960年間前蘇聯政府國家安全部門的一個下屬機構,負責管理全國的勞改營。)以及對後世界與音樂的影響。

補充:
Open Theremin:http://www.gaudi.ch/OpenTheremin/

補充:google 小遊戲
https://www.google.com/doodles/clara-rockmores-105th-birthday

補充:
Theremin 歷史

Theremin 歷史

Theremin 原理短解說

Theremin 大人科學玩具

Theremin 手工電子


一九四五年八月,蘇聯少年先鋒隊的孩子,將一塊木雕送給美國大使哈里曼(Averell Harriman)。木雕刻著美國老鷹國徽,象徵美蘇友誼,木雕就被他掛在書房的牆上。沒想到整整七年,這塊木雕老鷹像個大嘴巴,將四任大使的書房談話,都傳送到蘇聯的耳朵裡。直到一個無線電操作員,意外在蘇聯公開頻道上,聽到有美國人在談話,向上通報,才發現被竊聽。

RFID(無線射頻辨識)的前身
這個竊聽器,就是特雷門發明的「金唇(The Thing)/Passive cavity Resonator」。金唇不需要電路或電池,所以當時的反竊聽技術無法發現。它的構造很簡單:一根天線連接一個空洞,空洞有金屬振膜接收聲波,變成一個麥克風。它不主動傳出訊號,當埋伏在附近的特務發射無線電波時,金唇會將接收到的電波化為動力,回傳大使館內的談話。特務關掉電波,金唇就不會運作,不會被發現,無法破譯,使用壽命非常長。(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34/post/202112010062/)

Ondes Martenot馬特諾音波琴

今天無意間在老闆工作室看到這部紀錄片。這個陌生的樂器由法國人Maurice Martenot發明出來,影片中敘述由一位法國無線電報員兼音樂演奏家Martenot,在二次大戰發送無線電波時,被奇特電子音調吸引,透過改變電報機的撥打方式來控制聲音的靈感,而在戰爭結束後的10多年後打造出Ondes Martenot馬特諾音波琴。音波琴最大的演奏特色,是可以用單手指拉住其中的指圈滑出滑音,Martenot希望達到和大提琴一樣的表演效果,但表演方式與其結構卻極具特色,音波琴與theremin同屬為最世上最老的電子樂器之一,但其音色比theremin更為豐富靈活。Martenot提到:『….我發明次樂器的目的是鼓勵大家發明自己的樂器。』

影片中有段話:『音符不是音樂,無論書寫或閱讀都一樣,音符只是素材,是音樂的外部結構,音樂是聲音,但音樂不只是聲音,聲音不只是音樂,聲音還要加上活力,而這種活力將透過聲音傳遞,進而滋養我們的心靈。』

Ondes Martenot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6%AC%E7%89%B9%E8%AB%BE%E9%9F%B3%E6%B3%A2%E7%90%B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Ondes_Martenot
https://www.revolvy.com/topic/Ondes%20Martenot&item_type=topic

Wavemakers/餘波盪漾 CNEX 紀實頻道
http://www.cnex.com.tw/intro.php?v_seq=730
Wavemakers/trailer

網路相關



An edited excerpt from a live performance of Aftertime the debut album from Roly Porter (Vex’d) featuring Cynthia Millar on Ondes Martenot.

Ondes for iPad Demo and Tutorial